关于印发《军民融合相关知识及经验做法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8-08-02 17:00

浏览次数:

分享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13 号)精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原则和领域
 (一)要按照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域和范围,完善鼓励和引导的政策措施,促进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坚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同等对待、确保安全的原则,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在许可进入、任务竞争、税收优惠等方面对民间投资主体与国有军工企业实行同等待遇,加强安全保密和监督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域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

二、允许民营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
(三)大力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吸纳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科学设置装备市场准入条件,加快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修订工作,优化许可管理范围并向社会发布。加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制度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协调衔接,建立相互协调的审查认证管理机制,缩短审查认证周期。
()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与军工单位合作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也可以独立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对不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和军队机密、投资较小、通用性强、有较多合格承制单位的装备采购项目或配套任务,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竞争。
三、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
(五)鼓励民间资本依据《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放开类) ,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相关领域的投资建设。凡是符合该目录要求的,均不限制民间资本投资比例。
()民间资本参与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按照《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其中对于完全由民间资本投资的放开类项目,实行备案制,项目单位需上报备案申请表。对于既有政府投资、也有民间投资的放开类项目,按照《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四、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 
(七)允许民间资本按照《国防科工委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引入民间资本的,要按照国资产委《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执行。  其中,涉及武器装备及其科研生产能力的,要征求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的意见。
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军民两用技术开发 
(九)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参与政府组织的军工技术转民、军民两用技术开发项目。
 ()对于政府组织的军工技术转民和军民两用技术开发科研项目,向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其中涉及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事项的,项目申请单位需事前征得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国防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同意。具体程序按相关办法执行。
六、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
 (十一)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拓宽军民间信息交流渠道。建立武器装备采购信息发布制度,根据民营企业承担科研生产任务的专业领域和涉密等级,定期、定向发布装备采购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参与竞争的申办程序等。
(十二)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应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管理规定,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
(十三)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应强化保密意识,建立健全保密制度,落实保密责任。其中,申请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民营企业,应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  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取得相应保密资格。
(十四)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民营企业,应自觉接受政府和军队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建设任务。违反管理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对于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按照同等对待的原则,进行表彰和奖励。
(十五)本意见鼓励进入相关领域的民间资本,仅限于境内资本,不包括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驶入“快车道”

———军民融合经验做法、范例

( 2018年0607日)

日前,空军后勤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和山东蓝翔高级技工技校达成协议,依托地方技校工程机械学院教学条件为空军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实施专业培训,结业后考核合格的由军地共同颁发毕业证书,并组织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5月底,首批77名空军工程机械专业士兵在山东蓝翔高级技工技校顺利毕业,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证书。

空军采取军地联合培训的办法培养工程机械专业士兵,既促进了部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快速生成,也为空军建设军民融合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无独有偶,5月30日陆军与京东合作在某院校开设了全军首家军营无人超市,6月1日海军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有关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近日,类似多个与军民融合相关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

在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要高于军队信息化程度,借鸡下蛋、借海出船,是军队科技强军的必然选择。美、英、法、德、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要的高新技术80%~90%来自地方企业,而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物交叉、微纳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主要国家都已打破军民分隔壁垒,加大军民协同攻关,力求抢占先机。

我军历来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立足国情军情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发展路子,但长期以来也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政策法规不完备、发展层次不深入等问题。自2015年国家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许多深层次问题攻坚进入“破冰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也逐步走向“快车道”。

目前,“军转民”发展实效突出,“四民”(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核能和高技术船舶)产业以及卫星导航和遥感应用、海洋工程和科考装备、网络信息安全等技术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航天为例,据统计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被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航天民用产值已占据航天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民企参军”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据统计,在2010年中国“参军”的民用企业仅有700多家,而这两年,拥有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的民营企业比过去增加了40%,据媒体报道,我国有军品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目前已达3000余家,但“民企参军”还存在着需求难获取、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在政策指引下,军地有关部门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等一些专项网络平台,拓宽了“民企参军”的信息渠道。截至2017年12月,军方通过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累计发布需求信息9300余条,涉及项目总金额约600余亿元,较计划预算平均降幅超过20%,发挥了重要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产品效益和实践领域的特殊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必须要注重发挥国家主导作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各项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领域的专项规划。当前,随着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以及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军民融合局的先后组建,军民融合的统一领导已在体制层面基本得到落实。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随着改革攻坚不断深入,政策法规健全、军民协同创新、规划计划衔接、资源共建共享等目标将会进一步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也一定能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辉映、和谐共赢”的军民融合发展生动格局。

山东省垦利县多措并举助推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经验做法、范例

为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山东省垦利县采取多种措施巩固军民鱼水情,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一是不断加大双拥共建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电台和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着力宣传《国防教育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利用《中国双拥》《当代社会》《东营日报》等刊物,大力宣传当地涌现出的爱国拥军模范、好军嫂等典型事迹,弘扬黄河口儿女爱国拥军、情系国防的优良传统;组织老战士、老党员和烈士家属,讲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传播正能量,激发爱国热情。组织开展双拥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活动,让双拥共建工作家喻户晓。

二是深入开展系列拥军优属主题活动。组织好“十送十进”军营活动,扎实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法律拥军,协助军队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积极支持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为来垦驻训部队提供优质后勤保障服务。通过为义务兵家庭挂光荣牌、送慰问信、送立功喜报等形式,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氛围,激发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热情。组织好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活动、烈士纪念日系列活动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举办好庆“八一”双拥文艺晚会。

三是创新优抚服务方式,全面提升优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优抚工作基层服务网络,探索建立优抚对象联络员制度,采取优抚对象服务优抚对象的新模式,发挥基层网络在宣传优抚政策、促进服务精准化中的作用。创新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参与各类优抚对象服务、革命纪念设施维护社会化的新模式。

四是严格政策落实,提高优抚对象保障能力。严格执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标准,按时足额发放优待金。建立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全县孤老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条件,做好“荣军楼”的日常维护。配套完善军休干部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军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全面推进退役士兵“双考”安置改革,切实保障退役士兵合法权益。县民政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退役士兵安置计划,科学设定安置岗位,严密组织退役士兵档案考核、文化考试,确保实现退役士兵公开、公正、公平的阳光安置。积极宣传并落实退役士兵创业政策,及时足额兑现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不断加大退役士兵城乡一体化就业技能培训和服务力度,组织退役士兵参加免费“订单式”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士兵搭建就业平台。


信息来源: 维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