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4-25 17:29
浏览次数: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林业资源,做好“绿色+”发展文章。一是创新推动林产业发展。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紧密合作,充分挖掘林下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禽等林下经济模式。目前,梁山县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已达到7422亩,产值2046.4万元。二是科学实施国土绿化。2024年全县共完成造林1346.63亩,廊道绿化29.88公里;完成村庄绿化6个,重点打造了一个“党建联盟 联农共富”乡村振兴示范区。扎实开展梁山山体复绿,对梁山风景区305亩宜林荒山进行了科学绿化,恢复生态环境。三是严密防范林业灾害。打造“一长两员”体系,全县共配备617名护林员、73名技术员、28名树长,与各级林长一道,构成严密的森林资源保护网络。全面开展虫情监测,及时发布《林木有害生物情报》,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地面防治,有效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安全。四是严抓严控森林防火。改造提升监控系统,做到景区及周围全覆盖,烟雾检测自动报警,早发现,早扑救;新设48处森林防火警示杆,对进入林区人员随时警示提醒。开展林下可燃物清理工作,已在重点区域清理林下可燃物400余亩,累计清理20余吨。(唐芳然)
县市场监管局推进电梯安全升级工程。一是构建“三专机制”强基础。组建县市场监管局、县住建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联合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安装专项标准,统一规范系统与电梯的连接方式、安装位置;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实地勘察,针对不同楼宇结构定制安装方案,驻点解决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已完成60余个小区1400余部电梯智能阻止系统安装,系统运行稳定。二是创新“双核监管”提效能。联合系统厂商开发AI精准识别算法,对接“智慧市监”平台和电梯综合管理系统,构建“智能识别+数据中台”双核监管体系。项目实施后,试点小区电动自行车入梯量同比下降50%,物业运维成本减少40%,群众相关投诉实现清零。三是推行“惠民服务”促共治。建立“装管并重”机制,加强对电梯加装系统后的安全监管,累计开展加装系统电梯专项检查15次;同时,联合社区组建“志愿宣传队”开展“安全乘梯”主题宣传2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件,推动形成"部门监管+物业主责+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冯建龙)
拳铺镇扎实做好禁种铲毒工作。一是科技赋能立体巡查。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摄像设备及图像智能分析技术,突破地形限制,对隐蔽林地、废弃厂房周边等易种植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测,快速识别罂粟植株特征,实现“天上飞、地上查”的立体化监管格局。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无人机巡查30余次,发现并铲除非法种植点位1处。二是多维宣传筑牢防线。充分利用微信群、村喇叭、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普及罂粟识别方法、种植危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公众对罂粟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截至目前,悬挂固定标语70余张,发放倡议书3000余份。三是依法严打形成震慑。严格落实《禁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定,建立“发现-铲除-溯源-惩处”全链条处置机制。2025年对1名非法种植人员实施行政拘留,并通过镇村两级公示栏公示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形成“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王清涛)
杨营镇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一是强化部署,压实责任链条。成立镇“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书记、副镇长统筹协调,实行“科级干部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自然村”的三级包保机制。截至目前,已实地督导500余次,协调解决重点问题54个。二是精准摸排,织密监管网络。依托“镇-村-网格”三级联动机制,联合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重点区域全覆盖。截至目前,对全镇36个行政村开展“过筛式”巡查,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异常气味、可疑车辆出入、非法生产设备等线索,重点整治未批先建、违规加建、违规占用消防通道等问题,累计排查隐患点47处。三是完善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建立“排查-交办-整改-复查”全流程台账,对发现的隐患实行“一案一策”销号管理。通过定期巡查、群众举报等途径发现重点整治领域的问题,24小时内报镇应急办备案,48小时内组织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大队等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分析研判,明确整改标准。(段淑君、任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