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5-23 18:27
浏览次数:
县工信局综合施策帮扶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一是主动靠前服务。积极解读国家、省市关于技术创新项目相关政策,通过召开会议、发布通知、线上推送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了解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申报材料撰写要点等信息,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申报。截至目前,共召开会议2次,发布通知5条,推送申报信息9次。二是强化部门协作。2025年以来,积极对接38家企业,利用属地政府对辖区内企业的了解,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和优势,共同发力提高申报成功率。三是筛选优质企业。认真审核企业提报项目,筛选出一批预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进行申报。截至目前,共筛选提报10家企业、14个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四是及时跟进反馈。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了解项目推进进度,全力对上争取,及时向企业反馈相关信息,不断完善修改申报材料,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五是做好项目储备。积极谋划2025年第二批申报,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及组织座谈会等形式,收集企业技术需求、科技成果等,对项目资源做到早摸排、深挖掘。截至目前,共摸排对接企业9家,谋划技术创新项目11个。(张 欣)
县医保局“三到位”力推医疗救助民生实事。一是政策宣传到位。举办医保政策培训班,对乡镇(街区)医保站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医保经办人员等开展医疗救助政策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工作人员对医疗救助政策“一口清”。同时,充分利用线上视频号直播、入户走访、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医疗救助政策。截至目前,举办医保政策培训班2次、线上视频号直播6次、入户走访3次、志愿服务活动3次,发放医保政策明白纸500份,累计向2000名群众普及医疗救助政策。二是资金拨付到位。针对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的对象,每月按时拨付资金,同时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全流程监管,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安全。截至目前,已救助因病致贫重病患者21人次,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0.58万元。三是档案管理到位。规范医疗救助台帐,建立信息准确、数据完整的救助名册,认真做好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救助对象申请、审核、审批手续齐全,方便群众查询。(佀迪迪)
县农业农村局培育壮大肉牛产业。一是发展规模养殖。立足资源优势,强化要素供给,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肉牛产业。截至目前,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6家,发展养殖场户200余家。1-3月,全县肉牛存栏量10.44万头,同比增长28.84%,出栏量达4.93万头,同比增长1.65%。二是延伸产业链条。组建鲁西黄牛产业化联合体,实施种牛品种引进改良、养殖示范场升级、北牛南运康养驿站、肉牛屠宰精细化加工等6个产业化项目,建成并运营沿黄肉牛养殖繁育示范园,发展肉牛屠宰加工企业10家,年屠宰能力10万头。1-4月,全县肉牛全产业链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7.14%。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出台《关于促进“梁山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户(场)加大养殖保险、贷款贴息和担保等支持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投放农担贷款17.45亿元。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鲁西黄牛产业研究院”,开展鲁西黄牛纯种繁育、高效扩繁、高效饲喂、高档肉牛品牌塑造等全产业链技术研究,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快促进肉牛产业转型升级。(刘芳名、杨善银)
寿张集镇多措并举助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是环境整治提标攻坚。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创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机制,建立扬尘治理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行“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验收”闭环管理,实现环境问题整改率、群众满意率“双百”目标。截至目前,完成32处外排企业在线监测设备全覆盖;累计整治坑塘沟渠30处,清淤疏浚15公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二是治水模式系统创新。采用“河长主治、源头重治、系统共治”污水治理思路,坚持县、镇、村三级河长共治体系,坚决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靠前指挥,强化督导,做到情况明、责任清、措施实、督导严。截至目前,开展河湖“清四乱”巡查20余次,排查整治问题50余处,整改完成率100%。三是设施建设全域覆盖。深入排查全镇污水管网系统,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体系,对镇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新增农村污水管网18公里,延伸污水管网覆盖范围,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标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落实“日排日收”机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高效治理。(李 鑫)